第68章
關燈
小
中
大
67-悠悠三載(下)
只是,沈伯謙這個名字他都用了兩輩子了,實在不想因為拜個師就給改了。
他把這個疑慮一說,封老頭當即表態。
不改也行!
反正師傅已經仙去多年,七絕谷傳承日漸雕落,這些繁文縟節不理也罷。
見他這麽有誠意,沈伯謙也表示,自己就卻之不恭了。
只不過,封老頭不愧是封老頭。
沈伯謙剛一松口,他當即就把他師父的排位從懷裏掏出來,直接讓沈伯謙在沈家就拜了師。
弄得沈伯謙真是有些哭笑不得。
不過,雖然過程有些搞笑,但結果還不錯。
起碼這輩分立刻就漲上去了。
而且,他猜的一點兒沒錯。
江七餅聽說比他還小一歲的沈伯謙成了他們的師叔,那臉色,跟剛從糞坑裏撈出來是的。
看著封老頭,簡直能把他一口吞下去。
不過,就算他再不能接受,最終還是被譚四拉著,心不甘情不願的叫了聲“小師叔”。
沈伯謙倒是挺高興,摸了摸他的頭,說了一聲“乖”。
還給了他、譚四和楊風每人一個紅包,裏頭是三個大錢。
又把江七氣的兩頓沒吃飯。
還好,沈伯謙懂的見好就收,倒也沒有把人往死裏頭擠兌。
不論師門,好歹他們也是同事嘛。
這李家坪私塾一共也就他、江七和李孝正三位老師。
李孝正還是個半吊子,真正能當得起先生這個名頭的,也就他和江七兩個。
也不好天天把人弄得去折騰那幫小孩兒發洩怒火吧。
這實在不利於李家坪的和諧健康發展啊。
要知道,他現在可正致力於提升李家坪的人文素質呢。
具體措施就是天氣好的時候,他在村裏的公共場上給大家講故事。
本來,這只是他給私塾學生,或者說村裏小孩子的福利。
他許諾,如果學生們白天上課學的認真,書讀得好,晚上他就給大家講故事。
一開始,也就是講講神話故事。
什麽盤古開天、女媧造人、女媧補天、精衛填海、誇父追日、後羿射日、嫦娥奔月這些。
引的村裏的大小孩子都跑來聽,比吃飯還惦記著。
慢慢的,不少大姐大嫂、大叔大嬸、大爺大媽也都來聽。
後來,他講故事的樹底下都坐不下了,只好轉移到了村裏場上講。
他一看,這來的不光是小孩,大人更多。
那咱就順便給推廣一下成語故事吧。
於是在把肚裏的神話小故事講完後,又開始將成語典故。
拔苗助長、懸梁刺股、望梅止渴、葉公好龍……
每天一個,久而久之,還真見成效。
李家坪出去的人,也能脫口而出的用上成語了。
而且,因為他講故事聲情並茂,名聲都傳到外邊去了,居然還有旁邊兩三個村子的年輕人,天天摸黑兒跑到李家坪來聽他講故事。
沈伯謙一想,這大家的休閑娛樂生活很枯燥啊,文化活動的市場很大嘛。
還有就是,這講故事的人才也很欠缺呀。
所以,他幹脆在李家坪私塾開了個演講課。
專門培養來學生們的公眾表達能力。
還把自己講過的神話故事、成語典故都整理出來,讓他們試講。
先是在課堂上給老師和同學們講,鍛煉的差不多了,就去村裏場上講。
這個活動一經推出,大受好評。
家家都不甘落後,十分支持自家孩子的演講事業。
不僅如此,後來村裏有不少大人也想參加他這個演講班。
不是為了上學識字,就是為了鍛煉自己說話的本事。
這其中也有一段小插曲,沈伯謙這李家坪演講小劇場開了小半年的時候。
有次幾個學生湊沈家的車去縣裏賣山貨。
在村裏天天見還不覺得,一到縣裏,這幾個半大孩子的不同就顯現出來了,比同去的幾個大人都能幹。
人家來看東西買東西,說的頭頭是道。
比起那幾位只知道說價錢的大人可是強上不少,再加上幾個人總能十分恰當的誇一誇買主。
這半天賣下來,幾個人起碼每人多掙了二三十文。
要知道,他們每人一共也就是買個百來文錢,這幾個小孩,不得了啊!
這可是眼見的好處啊,他們幾個去年上縣城,還話都不敢說呢,這才跟沈先生學多久?
個個都成了小先生了!
這回去村裏一說,立刻就有人有想法了,這上學咱是年紀大趕不上了。
可這說話,咱總能跟著學學吧?
尤其是裏正李思才對此事十分看重,畢竟,這要是教出來,他們李家坪的人出去都能比別村的人高上一頭。
沈伯謙倒是無所謂,一群羊是趕,兩群羊也是趕,差不太多。
所以,李家坪私塾又多了個編外的演講班。
沈伯謙開這個班也有鍛煉學生的意思在裏頭,因為這個班名義上是他來帶,其實都是那些學生們來講。
反正都是講故事嘛!誰說還不一樣。
至於這些大人能學到幾成,就看他們自己的努力程度了。
畢竟,他們的脾氣秉性都差不多已經定型,要徹底改變,可能不大。
但即便如此,不少人在接人待物方面還是有明顯改善的。
沈伯謙在李家坪的聲望也是越來越高。
他也十分厚道的推出了第一個長篇故事——西游記來回饋廣大村民。
雖然書他就看過一次,記得不是很全。
但好的是,電視劇年年洗腦,還是印象十分深刻的。
這真是不得了,隔壁村都拖家帶口的來了……
總之,沈伯謙在李家坪的日子是越過越舒心,越過越自在。
平日裏,就是教教學生,自己讀讀書。
家裏的事兒根本不用他操心,姥姥姥爺,楊大爺,徐大姑基本全料理了。
姥姥姥爺如今已經徹底把沈家當成自己家了。
沈伯謙為了讓二老心安,親口許諾,等他娶妻生子,必定過繼一個孩子到陳家名下。
這下子,老兩口徹底沒了會陳家坳的想法,安安穩穩的住了下來。
而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,徐大姑跟楊大爺認了幹親。
做了楊大爺幹女兒的徐大姑,待楊風和楊小妹跟自己孩子也差不多了。
當然,這期間劉近南也不時的回來找他討教棉紡工具的一些原理。
不過一年過去了,這段時間他來的越來越少。
但捎信兒給他的頻率卻越來越高。
所以沈伯謙對劉家布莊的發展也十分了解,知道他們做成了這個,做成了那個。
織出了這個花色,試出了那個花色。
也知道,劉家推出的第一批三棱布和藍印花布,口碑銷路雙贏。
一上市就銷售一空。
上次來送信的趙福說,如今都有外地商行直接住在青州劉家大宅附近,就等著拿貨。
三棱布和印花布都已經被預定到明年年尾了!
這倒不不出乎沈伯謙的預料。
畢竟當年黃道婆憑著一己之力,改進棉紡技術,讓“烏泥涇被不脛而走,廣傳於大江南北”。
甚至在她去世以後,她所在的松江府也一度成為全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。
所有才有松江布“衣被天下”的美稱。
如今劉家的優勢更盛於她,成就自然也不會低到哪兒去。
這還只是個開始呢。
想到這裏,沈伯謙不由得發起愁來,這棉紡自己又有了三成利,根本沒地方花呀。
想了很久,沈伯謙覺得還是聽劉伯伯的,就買地嘛!
做個大地主,多好。
錢這個東西,多了就是個數,沒啥實際用處。
至於沈家父子的秘密,沈伯謙真是要放棄了,這山上種的果樹都開花了,他想找的東西還每個影子呢。
也許根本就是自己多心,沈伯謙也懶得想那麽多。
還是過好每一天要緊,日子就這麽一天天過去了。
大姨、二姨家的表哥也先後成婚,他因為帶著孝,就沒去喝酒,只是隨了禮。
江七和譚四好像聯系上了什麽人,也日益緊張起來。
聽楊風說,譚四就不說了,武學造詣一日千裏,就連江七也是分毫不敢懈怠。
搞的楊風哪天不把自己累個半死,就覺得做錯了什麽事兒似的。
不過,這件事沈伯謙早跟他們有言在先。
他們的一切恩怨不得招來李家坪,元寶鎮都不能進!
所以,他們三天兩頭的就要往清水縣跑,沈伯謙順便就把采購和賣山貨的事兒交給了他們。
物盡其用嘛!不用也是浪費。
江七如以前是習慣性的喜歡跟他對著幹。
可沈伯謙榮升小師叔,一手握著封老頭的美食,一手牢牢的把楊風圈在手裏。
再加上譚四對沈伯謙也是心存愧疚……
江七就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大寫的悲劇。
識時務者為俊傑。
兩年多過去了,江七如今對沈伯謙信服多了,也很少再跟他頂嘴。
對他的轉變,所有人都很欣慰,除了沈伯謙。
因為,自從發現連江七都順著自己以後,沈伯謙的人生又失去了一大樂趣。
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,古人誠不欺我。
沈伯謙看了看倒在自己懷裏的劉近南,又看了看快把他盯出洞來的蔣英。
在心裏暗自說道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只是,沈伯謙這個名字他都用了兩輩子了,實在不想因為拜個師就給改了。
他把這個疑慮一說,封老頭當即表態。
不改也行!
反正師傅已經仙去多年,七絕谷傳承日漸雕落,這些繁文縟節不理也罷。
見他這麽有誠意,沈伯謙也表示,自己就卻之不恭了。
只不過,封老頭不愧是封老頭。
沈伯謙剛一松口,他當即就把他師父的排位從懷裏掏出來,直接讓沈伯謙在沈家就拜了師。
弄得沈伯謙真是有些哭笑不得。
不過,雖然過程有些搞笑,但結果還不錯。
起碼這輩分立刻就漲上去了。
而且,他猜的一點兒沒錯。
江七餅聽說比他還小一歲的沈伯謙成了他們的師叔,那臉色,跟剛從糞坑裏撈出來是的。
看著封老頭,簡直能把他一口吞下去。
不過,就算他再不能接受,最終還是被譚四拉著,心不甘情不願的叫了聲“小師叔”。
沈伯謙倒是挺高興,摸了摸他的頭,說了一聲“乖”。
還給了他、譚四和楊風每人一個紅包,裏頭是三個大錢。
又把江七氣的兩頓沒吃飯。
還好,沈伯謙懂的見好就收,倒也沒有把人往死裏頭擠兌。
不論師門,好歹他們也是同事嘛。
這李家坪私塾一共也就他、江七和李孝正三位老師。
李孝正還是個半吊子,真正能當得起先生這個名頭的,也就他和江七兩個。
也不好天天把人弄得去折騰那幫小孩兒發洩怒火吧。
這實在不利於李家坪的和諧健康發展啊。
要知道,他現在可正致力於提升李家坪的人文素質呢。
具體措施就是天氣好的時候,他在村裏的公共場上給大家講故事。
本來,這只是他給私塾學生,或者說村裏小孩子的福利。
他許諾,如果學生們白天上課學的認真,書讀得好,晚上他就給大家講故事。
一開始,也就是講講神話故事。
什麽盤古開天、女媧造人、女媧補天、精衛填海、誇父追日、後羿射日、嫦娥奔月這些。
引的村裏的大小孩子都跑來聽,比吃飯還惦記著。
慢慢的,不少大姐大嫂、大叔大嬸、大爺大媽也都來聽。
後來,他講故事的樹底下都坐不下了,只好轉移到了村裏場上講。
他一看,這來的不光是小孩,大人更多。
那咱就順便給推廣一下成語故事吧。
於是在把肚裏的神話小故事講完後,又開始將成語典故。
拔苗助長、懸梁刺股、望梅止渴、葉公好龍……
每天一個,久而久之,還真見成效。
李家坪出去的人,也能脫口而出的用上成語了。
而且,因為他講故事聲情並茂,名聲都傳到外邊去了,居然還有旁邊兩三個村子的年輕人,天天摸黑兒跑到李家坪來聽他講故事。
沈伯謙一想,這大家的休閑娛樂生活很枯燥啊,文化活動的市場很大嘛。
還有就是,這講故事的人才也很欠缺呀。
所以,他幹脆在李家坪私塾開了個演講課。
專門培養來學生們的公眾表達能力。
還把自己講過的神話故事、成語典故都整理出來,讓他們試講。
先是在課堂上給老師和同學們講,鍛煉的差不多了,就去村裏場上講。
這個活動一經推出,大受好評。
家家都不甘落後,十分支持自家孩子的演講事業。
不僅如此,後來村裏有不少大人也想參加他這個演講班。
不是為了上學識字,就是為了鍛煉自己說話的本事。
這其中也有一段小插曲,沈伯謙這李家坪演講小劇場開了小半年的時候。
有次幾個學生湊沈家的車去縣裏賣山貨。
在村裏天天見還不覺得,一到縣裏,這幾個半大孩子的不同就顯現出來了,比同去的幾個大人都能幹。
人家來看東西買東西,說的頭頭是道。
比起那幾位只知道說價錢的大人可是強上不少,再加上幾個人總能十分恰當的誇一誇買主。
這半天賣下來,幾個人起碼每人多掙了二三十文。
要知道,他們每人一共也就是買個百來文錢,這幾個小孩,不得了啊!
這可是眼見的好處啊,他們幾個去年上縣城,還話都不敢說呢,這才跟沈先生學多久?
個個都成了小先生了!
這回去村裏一說,立刻就有人有想法了,這上學咱是年紀大趕不上了。
可這說話,咱總能跟著學學吧?
尤其是裏正李思才對此事十分看重,畢竟,這要是教出來,他們李家坪的人出去都能比別村的人高上一頭。
沈伯謙倒是無所謂,一群羊是趕,兩群羊也是趕,差不太多。
所以,李家坪私塾又多了個編外的演講班。
沈伯謙開這個班也有鍛煉學生的意思在裏頭,因為這個班名義上是他來帶,其實都是那些學生們來講。
反正都是講故事嘛!誰說還不一樣。
至於這些大人能學到幾成,就看他們自己的努力程度了。
畢竟,他們的脾氣秉性都差不多已經定型,要徹底改變,可能不大。
但即便如此,不少人在接人待物方面還是有明顯改善的。
沈伯謙在李家坪的聲望也是越來越高。
他也十分厚道的推出了第一個長篇故事——西游記來回饋廣大村民。
雖然書他就看過一次,記得不是很全。
但好的是,電視劇年年洗腦,還是印象十分深刻的。
這真是不得了,隔壁村都拖家帶口的來了……
總之,沈伯謙在李家坪的日子是越過越舒心,越過越自在。
平日裏,就是教教學生,自己讀讀書。
家裏的事兒根本不用他操心,姥姥姥爺,楊大爺,徐大姑基本全料理了。
姥姥姥爺如今已經徹底把沈家當成自己家了。
沈伯謙為了讓二老心安,親口許諾,等他娶妻生子,必定過繼一個孩子到陳家名下。
這下子,老兩口徹底沒了會陳家坳的想法,安安穩穩的住了下來。
而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,徐大姑跟楊大爺認了幹親。
做了楊大爺幹女兒的徐大姑,待楊風和楊小妹跟自己孩子也差不多了。
當然,這期間劉近南也不時的回來找他討教棉紡工具的一些原理。
不過一年過去了,這段時間他來的越來越少。
但捎信兒給他的頻率卻越來越高。
所以沈伯謙對劉家布莊的發展也十分了解,知道他們做成了這個,做成了那個。
織出了這個花色,試出了那個花色。
也知道,劉家推出的第一批三棱布和藍印花布,口碑銷路雙贏。
一上市就銷售一空。
上次來送信的趙福說,如今都有外地商行直接住在青州劉家大宅附近,就等著拿貨。
三棱布和印花布都已經被預定到明年年尾了!
這倒不不出乎沈伯謙的預料。
畢竟當年黃道婆憑著一己之力,改進棉紡技術,讓“烏泥涇被不脛而走,廣傳於大江南北”。
甚至在她去世以後,她所在的松江府也一度成為全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。
所有才有松江布“衣被天下”的美稱。
如今劉家的優勢更盛於她,成就自然也不會低到哪兒去。
這還只是個開始呢。
想到這裏,沈伯謙不由得發起愁來,這棉紡自己又有了三成利,根本沒地方花呀。
想了很久,沈伯謙覺得還是聽劉伯伯的,就買地嘛!
做個大地主,多好。
錢這個東西,多了就是個數,沒啥實際用處。
至於沈家父子的秘密,沈伯謙真是要放棄了,這山上種的果樹都開花了,他想找的東西還每個影子呢。
也許根本就是自己多心,沈伯謙也懶得想那麽多。
還是過好每一天要緊,日子就這麽一天天過去了。
大姨、二姨家的表哥也先後成婚,他因為帶著孝,就沒去喝酒,只是隨了禮。
江七和譚四好像聯系上了什麽人,也日益緊張起來。
聽楊風說,譚四就不說了,武學造詣一日千裏,就連江七也是分毫不敢懈怠。
搞的楊風哪天不把自己累個半死,就覺得做錯了什麽事兒似的。
不過,這件事沈伯謙早跟他們有言在先。
他們的一切恩怨不得招來李家坪,元寶鎮都不能進!
所以,他們三天兩頭的就要往清水縣跑,沈伯謙順便就把采購和賣山貨的事兒交給了他們。
物盡其用嘛!不用也是浪費。
江七如以前是習慣性的喜歡跟他對著幹。
可沈伯謙榮升小師叔,一手握著封老頭的美食,一手牢牢的把楊風圈在手裏。
再加上譚四對沈伯謙也是心存愧疚……
江七就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大寫的悲劇。
識時務者為俊傑。
兩年多過去了,江七如今對沈伯謙信服多了,也很少再跟他頂嘴。
對他的轉變,所有人都很欣慰,除了沈伯謙。
因為,自從發現連江七都順著自己以後,沈伯謙的人生又失去了一大樂趣。
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,古人誠不欺我。
沈伯謙看了看倒在自己懷裏的劉近南,又看了看快把他盯出洞來的蔣英。
在心裏暗自說道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